2016年9月4日,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王萍理事长带领基金会监事谢志敏、皮艺军、法律顾问孙运东以及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等共8人,到黑龙江省五常市考察“圆乡村孩子建桥梦”项目,实地了解“爱心桥”的建设质量和使用情况。

王萍理事长详细询问了村里学生走过爱心桥去上学的感受,并鼓励孩子们安心学习,健康成长,要做有爱心的人,为努力改变家乡面貌做贡献,回报社会。

象鼻子岭屯的书记郭凯介绍说:“村民们都知道这座桥来之不易,非常爱惜,感谢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为了让‘爱心桥’能使用20-30年,甚至更长久,我们在桥头焊接了限高竿,重点保障学生、村民出行和10吨以下的小型农用车辆进出”。


王萍理事长详细询问了村里学生走过爱心桥去上学的感受,并鼓励孩子们安心学习,健康成长,要做有爱心的人,为努力改变家乡面貌做贡献,回报社会。

象鼻子岭屯的书记郭凯介绍说:“村民们都知道这座桥来之不易,非常爱惜,感谢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为了让‘爱心桥’能使用20-30年,甚至更长久,我们在桥头焊接了限高竿,重点保障学生、村民出行和10吨以下的小型农用车辆进出”。
【项目背景】
2015年5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收到一封来自黑龙江省的求助信,是一群乡村孩子们写来的,基金会的同志们看完这封信,心情都很沉重。

黑龙江省五常市兴隆乡象鼻子岭屯,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水的小村庄,这里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村民们的生活近乎封闭;没有桥、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口的阿什河水已夺走过几人生命,村民们望河而惧。
村里的孩子们需要到河对面的邻村学校去上学,阿什河水羁绊住他们的脚步,每天只能靠大人背过河去。孩子们渴望享有正常上课的权利,沉寂的村庄祈盼拥有一座桥,冬季可不淌刺骨的冰水,雨季可不越上涨的水位。因为无桥,孩子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上不了课。在万般无耐的情况下,村里的孩子们联名给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寄出求助信,诉说他们的苦恼和祈盼。


黑龙江省五常市兴隆乡象鼻子岭屯,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水的小村庄,这里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村民们的生活近乎封闭;没有桥、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口的阿什河水已夺走过几人生命,村民们望河而惧。
村里的孩子们需要到河对面的邻村学校去上学,阿什河水羁绊住他们的脚步,每天只能靠大人背过河去。孩子们渴望享有正常上课的权利,沉寂的村庄祈盼拥有一座桥,冬季可不淌刺骨的冰水,雨季可不越上涨的水位。因为无桥,孩子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上不了课。在万般无耐的情况下,村里的孩子们联名给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寄出求助信,诉说他们的苦恼和祈盼。

宽宽的阿什河水拦挡在象鼻子岭屯孩子们的家和学校之间,每天他们只能靠大人背过河才能去上学

孩子们热爱学习,渴望知识,不愿意缺课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一直关注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孩子们的教育和生存问题,针对象鼻子岭屯的情况,决定通过汇聚社会力量,为孩子们筹资建桥。
2015年7月,“建桥圆梦”公益项目在互联网众筹平台上正式启动。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该项目共筹集善款近40万元。
2015年9月中旬,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项目部人员赴象鼻子岭屯进行实地调研,丈量河面,选择建桥地点,并与乡政府协商在象鼻子岭屯建一座铁桥。

2015年10月,为了将善款用好,基金会积极与黑龙江兴隆乡政府沟通,与兴隆乡政府安监站签订了建桥委托协议,对建桥工程报批手续、施工单位招投标等工作进行监管,保证将善款用到实处,建一座安全桥。经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落实施工方案,建桥预算35万元。
2015年11月底,由腾讯公益、京东众筹平台一万七千多名爱心人士捐建的“爱心桥”建成。当地村民自发地在桥头树起了一块写有“爱心桥”和感谢爱心人士等文字的石碑。

2015年12月,“爱心桥”经当地安监站验收合格,象鼻子岭屯的孩子们终于可以平安过河上学了。
2015年7月,“建桥圆梦”公益项目在互联网众筹平台上正式启动。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该项目共筹集善款近40万元。
2015年9月中旬,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项目部人员赴象鼻子岭屯进行实地调研,丈量河面,选择建桥地点,并与乡政府协商在象鼻子岭屯建一座铁桥。

2015年10月,为了将善款用好,基金会积极与黑龙江兴隆乡政府沟通,与兴隆乡政府安监站签订了建桥委托协议,对建桥工程报批手续、施工单位招投标等工作进行监管,保证将善款用到实处,建一座安全桥。经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落实施工方案,建桥预算35万元。
2015年11月底,由腾讯公益、京东众筹平台一万七千多名爱心人士捐建的“爱心桥”建成。当地村民自发地在桥头树起了一块写有“爱心桥”和感谢爱心人士等文字的石碑。


2015年12月,“爱心桥”经当地安监站验收合格,象鼻子岭屯的孩子们终于可以平安过河上学了。